首页  >  专题库  >  2018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对话新国企 奋进新时代  >  致敬工程师 > 正文
刘加军代表:一线苦干35年 从毛头小伙到铆焊专家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03-16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作为一名电力建设行业的基层代表,这一次,有机会把平时的实际感触和体会、基层职工的心声带到人民大会堂,我也感到很光荣。我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当好电力建设行业一线工人的‘代言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对新华网记者说。

刘加军,1964年5月出生,中国能建劳动模范,现任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金属结构厂铆工二班班长。

温室里养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1983年,刘加军从北京市第一批职业高中电业中学铆工班毕业,分配到北京设备公司做铆工,当时一同毕业的同学有40多人,坚持到现在还在从事铆工工作的只有4个人。

“我只是个普通的铆工技师,从事了一份职业、干了一个工种。”刘家军说,铆工其实就是“铁裁缝”,做衣服的裁缝要在布料上画线、裁剪、缝纫,而我做的是磨煤机、干燥机,要在钢材上画线、切割、组装,把原材料钢板、钢管变成电力建设使用的产品。铆工工作精度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废件,35年来,他对工作精益求精,一直追求产品尺寸的“零误差”。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刘加军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

1988年,第一次参加了ZGM95型中速磨煤机机壳、分离器的生产试制任务;1996年,第一次主持完成盘山电厂ZGM133磨煤机分离器铆焊件的生产试制;2006年,带领组员试制了第一台干燥机样机铆焊件,2010年,成功试制了矿渣磨BRM36.4生料磨铆焊件……每一次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每当遇到困难工作时,刘加军就用“温室里养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这句话鼓励自己,也鼓励身边的同事。

面对岗位的特殊素质要求,35年来,他一直刻苦钻研铆工技术,无论多么复杂的图样和工艺文件,他都能准确无误地拆图和理解,生产技能水平在全公司的铆工中首屈一指。

“铆工这个工作是个手艺活,我也比较追求完美,总是要求自己负责的每一道工序都高质量完成。”刘加军说,“后来才知道,我们在铆焊一线追求的工作精神,就是国家大力发扬的工匠精神,我们‘铁裁缝’也扬眉吐气了。”

对于工匠精神,刘加军有着自己的理解。

刘加军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技能、产品的完美追求。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追求细节完美,磨煤机铆焊工作,需要“提起来、沉下去”。提起来,指的是对待每天的工作,要始终保持新鲜感和热情,表现出精气神;沉下去,指的是对待每道工序细节,要心如止水、心细如丝,永远追求最高品质。二是追求过程完美,无论干啥,要想做出真正的精品,离不开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韧性。”

“工匠精神源自一颗平常心,我的师傅用一颗匠心影响了我一辈子。今天,年轻技工虽然处在工业制造新时代,道理同样适用。”刘加军表示,“今后,我想把实操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不仅仅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所有业务领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发挥老中青技能工人各自所长,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电力装备产品和电力工程,让‘中国制造’产品阔步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快人一步开展技术创新 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2014年,厂里头接到美国一家公司旋转分离器的生产任务,该产品“天圆地方”的外壳形状在国际上也非常少见,在当时的美国也从来没有生产过,国内更是没有成功的经验。

原来外壳都是像碗一样形状的,这个天圆地方的外壳怎么做?没有相关信息,更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刘加军凭着多年的经验自己摸索。

外壳的制作难度非常大,经过几次压制都没有成功,外方非常着急。

“靠机器压制是不可能了,只能找有经验的技师人工制作了。”刘加军下定决心,挑选了另外两个技师,誓要攻克难关。

一共需要压制24道线,任何一道线压过了或者没压到位都会影响产品质量,一旦压过了,工件就只能作废。

刘加军带领大家反复论证和放样,制作压制工装的胎具,终于攻克了“天圆地方”的工作难题,最终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部件。

外方得知产品试制成功后,冲着刘加军竖起大拇指:“这么难的生产工艺,你们居然能干成功,真是不简单!”刘加军也凭借在此工程中进行的革新获得当年的公司技术革新二等奖。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一线是创新的主阵地。”刘加军说,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在北京设备公司磨机事业部金属结构厂从事铆工工作,参与研发、试制了研磨机械系列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电力建设行业到水泥行业,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也实现了行业突破,对于电力设备传统制造企业来说,靠的就是创新。

“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只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快人一步开展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我认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很重要。”刘加军说。

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

作为班长,带领班组员工高效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是刘加军的不懈追求。

为提高班组队伍整体素质,激发个人潜力,实现优化管理,他想办法定措施,采取“以赛促学、以学促赛,学赛结合”的方式,经常性地定期组织开展独具铆工班特色的技术培训、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活动,鼓励大家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形成了“以工作为师,以同仁为师,以问题为师”的团队互动式、分享式的学习机制。

经他带领,班组员工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具备了静态分离器和旋转分离器两大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升,使班组真正成为了无违章、高效率的班组,多次被评为“五星级班组”、“标准化班组”、“工人先锋号班组”等荣誉称号。

刘加军在工作中牢记“擦亮党员的牌子,干出党员的样子”,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集体荣誉为先。他带头加班加点,任务急时经常一个月无休息日;家人生病住院,他仍不忘工作,白天上班晚上陪床,总是怕因个人事情影响生产工期。多年来,他多次提出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在生产施工中广泛应用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多次带领铆工二班打硬仗,出色完成一项项艰巨的生产任务,以实际行动得到了分厂及公司的高度认可。

近些年,刘加军发现,加入一线工人队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企业很需要老中青技能工人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电力装备产品和电力建设工程。“希望这能够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工人的待遇。”他说。

其实,这几年,中国能建也在深入实施“岗位成才在一线”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了一批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刘加军说:“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献一份力。”

刘加军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他的努力,把产品做成“精品”,在中国制造上深深刻上中国能建的闪亮烙印。他说:“只要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工匠精神,做好大国工匠,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我要以铁锤和焊枪做笔,写好中国能建发展的新篇章,写出中国制造中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王莉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