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  >  解读 > 正文
中央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突出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7-10-2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理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关键举措,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04.8亿元,同比增长18.4%,经营业绩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发展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中央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亮点纷呈,效果显著。

一、着力钢铁煤炭行业脱困发展,主动化解过剩产能。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三年化解中央企业钢铁、煤炭产能15%的目标,指导和推动企业利用市场化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供给质量。截至目前,中央企业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614万吨,已提前完成分年度任务目标;煤炭过剩产能5510万吨,进展顺利;通过组建专业化平台公司整合煤炭产能1亿吨,实现中央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结构优化。4家中央专业钢铁煤炭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386.8亿元,同比增长130.2%,有效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效益回升。

二、着力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率先启动“处僵治困”。国资委将“处僵治困”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2016年在对全部中央企业开展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确定2041户僵尸特困企业,逐户签订责任书,通过清单式管理、挂牌式督导、台账式监测,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处僵治困”。今年上半年,僵尸特困企业亏损额较2015年同期减亏885亿元,571户僵尸特困企业已完成处置主体任务,员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经济社会资源获得了极大释放。

三、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全力实施“压减”工程。为切实解决中央企业法人户数多、管理链条长,影响企业管理效率有效发挥问题,中央企业开展了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专项工作,督促企业“自我革命”,“动手术、摘帽子、撤板凳”。工作开展一年多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单位6395户,减少比例达12.3%,已累计节约人工成本274亿元,压减管理费用106亿元。通过压减,企业的决策力、管控力、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着力推动企业轻装上阵,攻坚历史遗留问题。历史负担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国资委把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当作攻坚战来打,推动企业定目标、优方案、建机制、明责任。在各部门、地方积极支持配合下,目前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总体进度过半,哈电集团、中国一重等东北地区老国企已经先行完成,中国中车集团等17家中央企业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剥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等工作均取得积极突破。

五、着力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力促中央企业稳健经营。为始终保持中央企业稳健发展势头,国资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牢抓“五控”:控行业标准,分行业确定资产负债率管控线;控财务杠杆,对高负债企业实施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管控;控投资规模,对高负债企业严格投资和费用开支管控;控风险业务,严控对外担保、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控财务风险,及时化解债券兑付危机和债务违约风险,有效维护市场稳定。五年来,中央企业资产、收入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资产负债率整体保持了平稳态势,有效遏制了杠杆率快速攀升势头。目前,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机制,多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已率先落地。截至9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5%,较年初又下降了0.2个百分点,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行百里者半九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治本良策、制胜良方。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