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8·05·总第41期 > 正文
扩大开放 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新模式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06-11

自2013年以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当前,这一国家间的顶层合作倡议获得多国认同并不断开花结果,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在4月21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二”上,多位企业家和专家围绕“扩大开放 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新模式”这一主题深入探讨,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

先行者的经验谈

中国交建开展国际化经营已有近50年历史。多年来,中国交建大力弘扬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造福当地人民。中国交建参与投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已达1600多个,合同额累计超过585亿美元。

总结“走出去”实践经验,中国交建总经理陈奋健认为这得益于“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践行国家战略部署,依托全球化布局和全产业链优势为国担当,在“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世界打响了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岛品牌。二是坚定不移实施海外优先发展,近五年来海外业务贡献度从25%提升至29%,国际化经营指数从21%增长到27.5%。三是坚定不移创新海外发展模式,持续完善以“五商中交”、“三转”为核心的战略体系,优化以“一体两翼”、“四位一体”为基础的国际化发展体系,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探索重要经验。四是坚定不移发挥战略牵引作用,通过合作基金、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联合出海”,带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五是坚定不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和所在国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在全世界树立了中国企业负责任、讲诚信、守规矩的良好形象。

同样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远海运在远洋运输、码头投资、网络布局等方面深耕细作,取得良好经营效果。

中远海运副总经理俞曾港在论坛上表示,国家支持是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模式创新是企业“走出去”的必由之路;专业聚焦和产业链延伸是企业“走出去”的根本要义;多方融合是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风险防范是企业“走出去”的必要保障。目前,中远海运海外资产比重达到了53%,集团的全球化拓展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带一路”也给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表示,公司通过持续加大对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有力提升了公司效益和品牌。

在伊朗,当地政府希望大力发展本国汽车工业,不断出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尤其在零部件本土化上要求越来越严格。鉴于此,江淮汽车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现有车型及后续车型的地产化率达标,联合合作伙伴先后实现了发动机、座椅、排气管、玻璃、保险杠、油箱等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截止到2017年年底,江淮汽车累计出口伊朗市场超过10万辆。

在越南,江淮汽车创新走出去模式,由直接产品贸易升级为合资合作,由江汽投资51%,越方其他股东投资49%,共同成立了JAC越南合资公司。通过在当地市场开展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本地化经营,有力推动了企业由简单的产品输出向资本、技术和管理输出转变。

风险防控需政企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平认为,这些战略举措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大机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的最大政策利好。”

与此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面临各种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和商业风险等,海外布局要循序渐进、防范风险,做好战略规划和策略准备。

葛洲坝集团副总经理陈晓华表示,要高度关注“走出去”的舆论风险。当海外项目遭遇对手或反对党控制的媒体抹黑时,我们感到无比委屈。“我们在当地做了这么多工作,但老百姓看到的是反面的东西,不能理解我们。”

陈晓华说,单纯依靠企业或国家的海外传播都显得力度不够,我们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加大海外传播力度,广泛传播中国故事。修路、捐资助学等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方面。但更为值得传播的是,这个项目能解决多少就业,能带来多少税收,能不能提升当地老百姓就业技能,这些当地政府更关心。

过去这些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多数是以工程承包为主,风险相对较小。如今,中国企业已经由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技术援助、施工承包、产品输出,上升到资本输出。这种情况下,“走出去”风险的增加,不是随着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随着模式变化、体制变化,导致风险性质的变化。因此,在风险管理上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按照做工程承包的方式去控制风险。

中国路桥总经理杜飞介绍,作为中国交建海外业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路桥选择的都是有生命力的项目。如果项目本身不具有造血功能,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企业、对所在国、对我们国家在海外的形象都是损失。

陈晓华认为,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宁流口水,不流眼泪”,项目再好,拿不准的一定不要瞎碰,不要盲目追求规模。

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唯一一家政策性保险公司,对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能够做到基本覆盖,但商业险比例大部分地区在50%以下,这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一定影响和制约。应该加快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商业保险体系的完善,保障中国企业在海外开疆拓土。

新时代的新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伟大构想,也是坚定不移与世界同行、合力开创美好未来的重大举措,这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而言,既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人才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和中国对话的人才也极其匮乏。很多国家人才培养和我们的差距比较大。

对此,陈晓华建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在每个国家选择二三十所高校,按照专业类型,每个学校一年培养300人,日新月累,形成一种新的体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促进大家在一个频道上对话,真正实现同频共振,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赵晋平对央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两个具体建议:一是对内打造国际大通道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中转集拼平台,提高中欧班列的运力、货源资源整合能力,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对外建设新的境外经济合作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

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建议,央企“走出去”要充分借助大湾区的优势,如果在香港没有机构,“走出去”很容易犯错。因为香港的法律体系非常完备,会计、法律、评估,还有很多中介服务机构。

面向未来,陈奋健提出五点倡议:坚持走责任担当之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强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根基;坚持走创新“走出去”之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坚持走开放融通之路,发挥企业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作用,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与所在国、所在地区及海外合作伙伴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力推动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国资报告记者  饶恒)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