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06-11
挺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基础之上,而创新则是驱动变革的深层动力。
国有企业作为大国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重型装备、港口交通等多个领域不断抢占制高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然而,随着能源、信息通讯、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争相涌现,传统的资源投入和组织管理模式亟待发生深刻改变,这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命题和挑战。
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国有企业站上了新的变革起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活力,国有企业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针对改革瓶颈,如何补齐创新短板?4月21日下午,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三”上,多位国有企业负责人以“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题各抒己见,论道国有企业创新的出路和方向。
从新视角看创新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内蒙古、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就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也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部署。
一般来说,旧动能指传统动能,不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更宽泛地覆盖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新动能则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旧动能实现转换,这要求企业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的路径和方向。立足企业发展实际,转换创新思维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原点。
成立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航信移动公司),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涉足互联网经济的一次有益尝试。见证着航旅纵横从业余时间由兴趣驱动的一个开发尝试,到项目组、公司化乃至成为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的互联网品牌,中航信移动公司总经理薄满辉将其称作是“国有企业长出的奇葩”。
结合航旅纵横的创新实践,薄满辉希望传统企业着眼于自身与战略新兴产业之间的差异进行变革,扭转国有企业在新兴领域系统性缺位的态势,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在他看来,由于传统企业的线性发展模式与战略新兴产业指数型发展要求不匹配、战略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与传统企业不同、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的风险与传统企业存在差异等因素,国有企业应坚定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共识;赋予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引导国有企业数据资源等新型生产要素资料在国有体系内流动;发挥国有企业资源的撬动作用,实现国有资源与创业者的双赢,实现国有资源与创业者的双赢。
以国有互联网企业为出发点,反观传统企业的创新路径,中航信移动公司的思考更为综合、全面。作为典型的传统制造加工企业,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的感受则更为聚焦和明确。
“传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第一个就是转变认识。认识改变之后,才决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王兵说。北新建材属于市场充分竞争的建材行业,创新和高科技似乎与这家企业的关联度并不高,然而正是企业对于创新的独特理解,使得企业不断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
“高科技创新有两个方向,要么是提升了性能、质量、体验,甚至是创造了新物种、新需求以及革命性变化;要么是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改变服务。” 王兵告诉《国资报告》记者。
他举例,北新建材作为全球最大的石膏板,全部用电力企业工业废弃物,化工企业的副产品,包括未来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100%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材来替代高耗能的建材,使其与国际巨头的同台竞争中保持了独特优势。
“因此,评价一个企业是否高科技,是否创新,要综合来看它的技术和经营质量。”他说。此外,他还强调创新驱动一定要往高端走,有目标去做原创、实现完全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由中国创造到中国品牌。
“科技+制度”双轮驱动
毋庸置疑,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国有企业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调配资源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一项热议的话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科技),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创新的一面鲜红旗帜。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二代导航卫星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工程等一批重大突破的背后,凝结着企业对于创新驱动的深刻体会。
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轮驱动”,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一大法宝。航天科技总工程师李锋介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调整完善科研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有机衔接、协调运转机制。要从‘自成体系’向‘开放共享融合’转化,与社会优质资源、优势力量融合,加快构建深植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融合的先进开放的航天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节能)是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中国节能总经理王彤宙看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是新动能,同时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动能的新动能。可以说,节能环保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优先领域。
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国节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比较早以市场化原则引入科技型公司、专业化团队的中央企业。比如,中国节能下属的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初始投资500万元。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路不畅,公司连年亏损。
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革,经营团队通过增资扩股持股49%,国有股调整到51%。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健康产业集团实现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资产规模增长2600倍,年销售收入接近100亿元。
以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和激发人的活力,成为国有企业创新驱动的源头活水。重视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的投入,正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倒逼机制的完善和升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由资源、资本和人才三者构成。但由于资源的价值发现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处在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大都无法采用资源驱动的发展模式,而必须通过人才加资本来构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机制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壁垒,否则难以取得成功。”薄满辉分析。
因此,他建议国有企业参照市场中的通行做法,建立市值增长为基础的激励设计机制,参考科研院所建立企业员工创新产品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等转化为股权的通路。
协同创新 攻破壁垒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创新驱动的目标和方向。具备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能够使企业创新变革如虎添翼。然而,创新路径如何选择真正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
“创新的机制有了,动力来了,走哪条路,走反了,走错了,还是事倍功半。”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晓鸥表示。在他看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协同创新、具备领跑意识和争夺话语权这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夏晓鸥分析,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引入市场经营机制,行业企业发展较为分散,一般分为两家至三家。现在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具有全球性的企业,央企随之进行了大面积整合。世界一流的首个标准,就是在世界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
“协同创新是要把创新要素要有更高效率协同起来,打破我们行业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创新是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夏晓鸥说。
当前,协同创新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正在随着创新的深度发展,不断向多领域蔓延。以金属3D打印为例,由于缺乏数据支撑和基于统计基础的数据积累,相关企业“不会用”和“不敢用”导致国内企业对金属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试制阶段,批量化生产并成功应用到航空发动机、国产飞机、运载火箭及卫星上的金属3D打印产品的类别和数量均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
为实现3D打印技术与欧美领先企业在竞争中弯道超车,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京举办了《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启了以协同创新模式促进金属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序幕。
事实上,从3D打印、5G创新到新能源行业,以跨行业、跨地域为主要特色的协同、跨界创新逐渐成为一股主流势力,释放出巨大的乘数效应。面向新时代,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因创新而凝聚蓬勃动力,同时,创新驱动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向了更为开阔、开放的远方。(国资报告记者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