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保存5500公里的“鞍钢温度”

文章来源: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6-05

5月19日,身在新疆的援疆干部、鞍钢铸钢公司纪委书记郭放早早地赶到新疆喀什机场迎接鞍钢总医院第三批医疗队。“欢迎啊!你们的到来不仅能够更好地医治当地患病居民,还能帮助塔县提升医疗技术,真是‘及时雨’啊。”手握着医疗队员的手,郭放高兴地说。

2016年9月,作为第四批帮扶塔县工作的援疆干部,郭放跋涉5500多公里,来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从事扶贫工作。近两年来,他奔忙在塔县扶贫脱困的道路上,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诠释着援疆真情。

塔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是我国陆地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交通不便,当地经济等各方面发展非常落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如何让塔县这样深度贫困地区走出困境,成为扶贫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走部门、进学校,下基层、进农户,一年多的时间里,郭放的足迹遍布塔县的各个角落,一个个贫困居民的家中留下了他的身影。

郭放说,援疆,就要做点实事。在全面调研之后,郭放从塔县实际困难和鞍钢特点出发,找准地企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形成塔县三年扶贫工作思路:开展医疗柔性帮扶、盘活企业优良资产帮扶……这些帮扶项目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立足长远,通过提供医疗技术、桥梁建设、教育支持,提升贫困县的“造血”能力。20个月,600多天,郭放没有一刻停歇,他要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把定下的事项逐个完成。

医疗柔性援疆是郭放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积极探索地企共生“融合式”扶贫之路的一次生动实践。一次,他在调研中,得知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十分有限,居民患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郭放十分着急。“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通,但这里每个人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为改善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郭放充当“信使”,与鞍钢集团领导汇报,与鞍钢总医院沟通,介绍塔县的医疗情况,并得到极大的支持和响应。

总医院先后派遣3批9人次来到塔县人民医院,为当地居民提供妇产科、外科、检验科、病理科、急诊科、理疗科等专业医疗服务。他们不仅用高超的医术治疗疾病,还带去了科系建设、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经验,特别是腹腔镜胃溃疡修补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等技术填补县医院空白。

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

郭放说得深切,更做得扎实。

5月11日5点58分,塔县突发5.5级地震。还在海拔5000米边境的郭放第一时间找到有信号的地方,向鞍钢集团汇报,并第一时间把集团公司的慰问信和慰问金转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同时,积极协调集团公司领导带队慰问灾区等事项。鞍钢首批赴新疆塔县人民医院医疗队队员们克服高原反应,并冒着余震危险,随塔县人民医院医疗队一起赶往灾区救治伤员,用实际行动彰显央企担当。

正能量是一种“气场”,看似无形,却悄然改变着塔县。如今,承载着塔县百姓期望的帕斯热瓦提桥正在紧张建设中,这座命名为“鞍钢桥”的桥梁建成后,将有效解决10户、50名农牧民的出行困难问题。郭放介绍说,这里原有一座钢索吊桥,因年久失修,农牧民出行十分危险。得知该县建桥资金缺口大后,郭放积极沟通汇报,由鞍山钢铁捐赠建桥资金,使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万里援塔,鞍钢情怀。

在郭放的朋友圈内,看着一张张他与当地居民、儿童的合影,一股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扑面而来。援疆干部不仅是扶贫工作的使者,还是文化融合的促进者。在塔县当地,郭放借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东风”,有了四门“亲戚”。

只要有时间,他就带着米面等物品串门,了解他们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在他所包联的库乡中心小学全体孩子们的心中,每每提起鞍钢集团,一股暖流便涌上他们心头。只要在县里,每个月郭放都会来到小学看望孩子们,不仅为120多名孩子提供助学慰问金,还让孩子们感受到千里之外的“鞍钢温度”。

郭放庆幸自己的人生中有一段援疆的日子。尽管这段日子艰辛,要忍受着高原反应、有限的生活条件带给身体多方面的不适,但在郭放的心中,这些都不算什么,能为边疆发展尽力、为鞍钢人添彩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责任编辑:李巨尧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