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5-30
“喂,你好!我是去年在工地上挖孔桩的周相梅,你们发给我们夫妻俩的41000块钱可起到了大作用啊!感谢你们,解决了我们村十几个人的就业问题。都说农民工工资难结,没想到回家没几天就领到钱了。我幺儿还说这学期想买台电脑,这个钱也有着落了,真心感谢你们! ”
5月的一天,中交二航局乌奎项目部接到了这通来自重庆开县河堰镇的电话。河堰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度因在绝壁上开凿“西部红旗渠”而闻名。2017年,河堰镇人均收入为1800元,是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十四分之一。而周相梅的小儿子在重庆上大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算下来都得2万出头,这几乎是他们全家人年收入的3倍。走出深山、脱贫致富便成了周相梅的奢望和追求。
去年8月初, 55岁的周相梅和老公谢德超以及16位老乡先后来到乌奎项目部,他们干的是特殊作业——挖孔桩。每天早上7点,周相梅夫妻俩要按时赶到工地,一个下井低头挖桩,一个在地面默默配合,把井底挖出的石渣一桶桶装吊出来。他们必须随时绷紧神经,因为这关乎俩人的生命安全。有时候,他们会分到1 . 2米至1 . 8米直径不等的孔桩,最深可达28米。“每天都在打孔、挖桩、除渣,新疆天黑得晚,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9点多才能全部结束。 ”但有一点让周相梅夫妻非常满意:挖孔桩工资比其他工种高,只要天气好,夫妻俩一个月收入1万多不成问题。
4个月很快过去了,施工队也准备冬休,周相梅夫妻和工人们也即将退场。回家前,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顾虑:工资没结,家能不能放心回?这小半年的血汗钱会不会打水漂?“不行!要不我们去找书记闹一闹吧,按我以前的经验,咱不闹钱拿不回来! ”一位外出务工多年的老乡提议道。
12月15日上午,周相梅和她的老乡约好“堵”在项目书记邵文祥的办公室门口。听到敲门声,邵文祥当即放下手中工作,详细了解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其中,有一位农民工态度强硬地表示,不给钱今晚他就住到邵文祥办公室不走。还有一位农民工提出,由于误工时间较长,他必须拿到相应的误工费、生活费及车费补偿。在摸清他们的情况后,邵文祥立马表态:“大家出来讨生活都不容易,你们放心,我们是央企,讲诚信,有担当,该给大家的一分都不会少! ”
随后,邵文祥马上打电话向施工队了解这批退场农民工的工资结算情况,并要求相关人员重视起来,保证当天就制定出劳务费用发放明细表,对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工种、银行卡号、开户行、发放金额等一一登记,再与本人核实,准确无误的签字按手印。“这些农民工都是从天南地北过来干活的,现在这几十人都等着我们给他们发过年的钱,要知道,他们一年到头就指望着这点收入过活,这个工资必须足额按时发放到位。 ”邵文祥说。
听到这话,守候在办公室的周相梅绷得紧紧的弦总算松开了,他们决定彼此信任一回,放心回家。不过,邵文祥并没有完全“放心” ,因为担心存在施工队漏掉或少发的问题,他亲自做了个农民工账本。账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这批农民工的姓名、电话、银行卡号和工资支付情况,甚至连彼此的关系也都一一记下。他还亲自电话回访,跟踪监督农民工工资的落实情况,直至确保每一位农民工都劳有所得。
尽管工作再忙,邵文祥却仍惦记着上次讨要误工费、生活费和车费补偿的工人,并专门为他详细解释项目部的补偿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作为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一精神” 。
纵有大山阻隔,挡不住心系农民工“暖人心” 。地处“一带一路”黄金走廊的乌奎项目也为河堰镇这个落后山村带来了“生机” ,像春天一样,新风拂面。“书记,今年要是你们还缺人,我想带更多的村民过来干活,大家都努努力,说不定就能带动村子脱贫喽! ”周相梅在电话里高兴地对邵文祥说。
【责任编辑:李巨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