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人民日报:中企在巴拿马赢得信任与尊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2

金风科技风电场。(记者 陈效卫 王骁波摄影报道)

当地工作人员对风电设备进行维护检修。(记者 陈效卫 王骁波摄影报道)

当地工人在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口进行港口建设。(记者 陈效卫 王骁波摄影报道)

当地员工在巴拿马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工地工作。(记者 陈效卫 王骁波摄影报道)

“中远发展”号货轮通过巴拿马运河。(记者 陈效卫 王骁波摄影报道)

巴拿马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仅400多万,但地理位置优越。巴拿马地峡连接北美和南美两大洲,巴拿马运河贯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承载世界约6%的航运贸易,素有“世界十字路口”之誉。

在中国与巴拿马建交前,许多中国企业就已进入巴拿马开拓市场。2017年6月13日中巴建交后,两国交流与合作更上一层楼。从巴拿马最大的风电场,到设计靠泊等级最大的科隆港,再到中美洲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中企为加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挥洒汗水,赢得了巴拿马人民的信任与尊重。

改善民生——

“再也不用限电了”

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以西160公里的佩诺诺梅市郊,百余台90米高、通体纯白的风力发电机组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占地近300平方公里的风电场是中国金风科技海外最大的单体风电场,它正源源不断地为当地居民送去清洁能源。

“现在我们在酷暑可以吹上空调了。”风电场附近一家餐馆的经理安东尼奥高兴地说。巴拿马地处热带,空调耗电量占电力消耗总量的60%。2013年巴拿马因水电站枯水而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电力危机。全国大部分政府机构、商店和居民住宅被拉闸限电。“下午2点到6点不能开空调,潮湿酷热的天气把整个饭店变成大蒸笼,顾客经常吃得汗流浃背。自从4年前风电场一期投入使用以来,就再也不用限电了。”安东尼奥说。

金风科技巴拿马服务公司技术主管杨小平告诉本报记者,当地5月到11月是雨季,风小而降水充沛,12月到来年4月的旱季则风大而降水稀少。巴拿马水电占总发电量的53%,风电完善了巴拿马的电力结构。“风电场在旱季的发电量可达全年的90%,与水电完美互补,确保全年发电量的平衡。”

据了解,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并网的一期(22台机组)和二期(86台机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270兆瓦,能满足1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一期工程成为巴拿马首个风电项目,二期工程成为巴拿马体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巴拿马两任总统先后亲临竣工仪式剪彩。

金风科技巴拿马服务公司项目经理苏宁说,金风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结构简单,发电效率高,运维成本低,同时还拥有国内外2.8万台机组的运行参数,实战经验丰富。“所以我们当初敢于带着投资进入巴拿马风电市场。”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受到当地认可,因此二期项目在原本计划采购66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台。

28岁的威尔森·奥罗斯科是金风科技巴拿马服务公司在当地的第一批员工之一。“以前我在运河港口维护塔吊,现在我是风电场项目故障排查小组组长。这份工作不仅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好,我还掌握了风电相关知识技能,并且能够有机会实践相关理论。”项目经理助理安娜·亚当斯表示,公司14名外籍雇员基本人手一辆汽车,良好的职业前景让当地人对进入中企工作向往不已。

创造就业——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太平洋一侧的巴拿马城驱车一小时来到位于大西洋一侧的科隆,只见各式巨型货轮穿梭于港口,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被整齐地放置于码头。在科隆东北方向一处名为玛格丽塔岛的半岛上,大型船舶设备、履带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27米长臂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正在建设科隆第四个港口。

巴拿马运河自2016年6月完成扩建工程后,“超巴拿马型”船只可通过运河自由往返于两洋,可穿行货轮的承载能力从5000标箱(标准集装箱)升至1.4万标箱,巴拿马运河的运力倍增。由此,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侧港口的扩建升级工程也拉开大幕。

岚桥集团巴拿马科隆港项目总工王祥锋介绍说,由山东岚桥集团投资的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口于2017年动工,建成后将拥有3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专用泊位,成为巴拿马大西洋侧唯一可停靠15万吨级集装箱船的港口,预计初期年吞吐量200万标箱,后期可扩增至250万标箱。

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去年在项目开工仪式上对参与投资建设的中企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强调“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巴中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让科隆港集装箱码头改造升级的工程建设又好又快。”项目工程师何塞此前曾在其他码头工作过。他告诉本报记者,中企的各类设备在巴拿马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处于优势地位。如中交疏浚集团挖泥船“小鹰”号斗容量25立方米,是拉美地区最大的抓斗船;1300长臂挖机单斗挖土7立方米,两斗即可装满普通自卸车;150吨级履带吊车更是“全才”,既可用于预制构件的安装,又能配合打桩机打桩,还可实施后方棱体开挖等作业。

据悉,港口项目将为当地创造至少2000个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建设期间的800个工作岗位和建成运营后的1200个工作岗位。

毕业于巴拿马科技大学海事与港口工程专业的拉莫斯曾在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任职。当得知有机会进入科隆集装箱港口项目工作后,就从稳定的公务员岗位辞职。“建造如此大的港口在巴拿马历史上尚属首次,我的专业对口,我也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打造地标——

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

巴拿马城西南的阿马多尔长堤位于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出口。在长堤上的一片建筑工地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建设巴拿马的新地标——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会展中心的灵感来自巴拿马的传统乐器,同时也是一座抽象的桥梁造型,象征着巴拿马“世界桥梁”的特殊地理位置。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下属中国建筑美国南美公司承建,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将于今年下半年竣工。建成后,每年一届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将从目前的老会展中心迁至此处举办。

“国际会展和旅游行业每年都为巴拿马带来不菲的收入,建成区域内最大国际会展中心的意义对巴拿马来说不言而喻。”中国建筑美国南美公司副总裁李俊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可容纳3万人的会展中心明年计划举办100场展会,平均每场持续两到三天。各种活动预计每年能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带来超过7亿美元的收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曾两次到工地视察。”

在工地上,项目执行经理路易斯·马尔克斯说:“会展中心采用了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幕墙和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等三大新技术。项目上的700多名工人都是当地人。”

中国建筑在巴拿马还有一个名为“希望之城”的住宅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巴拿马政府积极推动的低收入保障房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改善当地1.3万人的居住条件。

谈及中国建筑进入巴拿马市场,李俊回忆道,当时中国建筑在巴哈马国有一个42亿美元的度假村项目,巴雷拉访问巴哈马国途经度假村时感觉特别“高大上”,便问是哪家企业建的,然后就有了中国建筑美国南美公司。2015年4月,巴哈马国副总理戴维斯还亲赴巴拿马参加中国建筑美国南美公司在巴拿马的揭牌仪式。“一国领导人到另一个国家参加第三国公司的成立仪式,这是最好的口碑!”

融入当地——

属地化与国际化结合

本报记者走访中国建筑美国南美公司时,正赶上公司举办员工庆生会。20多名中外员工围成一圈,气氛热闹温馨。

李俊介绍说,属地化经营一直是中国建筑走出去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是中方员工属地化。有些同事坚守海外30年,熟知当地社会文化,通过生活工作的点滴融入当地社区;另一方面是当地员工国际化。公司为当地员工每周开设汉语、英语、西班牙语课程,还不定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公司的资料室建设也初具规模。

“中企在环保方面的属地化做得很出色,我的巴拿马同行都这么认为。”金风科技巴拿马服务公司负责环境安全的工程师罗伯茨对记者表示。巴拿马经济主要依赖运河、自贸区、旅游等服务业,整个国家对生态环境异常重视。记者采访的几家中企,都高度重视环保。

出于生态环保考虑,巴拿马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属于新型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小。即使这样,金风也非常重视环保的每一个环节。”杨小平说。风电机组全部采用整车运输,只有部件包装属于废料。每个项目专门聘请了负责环境安全的工程师,负责指导监督垃圾分类存放,再交给巴拿马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回收机构进行回收,统一妥善处理。

巴拿马两面临海,海岸密布红树林。红树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可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岚桥集团在建设科隆集装箱港口过程中,坚持不动一草一木。”王祥锋说。为此,公司没有采用就近土方开挖回填造陆方式,而是从20海里外的大西洋深海运来400万立方米沙,采用区域取沙吹填造陆,施工成本大大增加,但附近的红树林得以保持了“原生态”。

中企的国际化同样令人瞩目。“你知道吗?我们这里可有10个不同国家的员工呢。”中国建筑美国南美人力资源负责人琳达·托拉尔巴自豪地说,“在这里,会三四种语言的员工有不少,有力地促进了交流和理解。”中国建筑美国南美设计经理安德雷来自哥伦比亚,汉语十分流利。他一边和记者聊着天,一边掏出手机展示公司好几个不同语言、不同部门以及和国内对接的微信工作群,“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对跨国公司的发展十分有利,在与当地或别的跨国公司对接时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我们。”

如今离家乡更近了,但他每年都会和中国妻子带着孩子回中国一趟。“我希望中国建筑和其他中企与巴拿马乃至整个拉美的合作在未来更进一步,中国需要拉美,拉美也需要中国!”安德雷说。(记者 陈效卫 王骁波)

【责任编辑:语谦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